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热播,台词“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由于多次重复出现而被网友调侃,一不留神竟成了网络流行语。转发时事报道的微博在结尾附上这么一句台词,连严肃的新闻都带上几分喜感,而对那些不便评论的内容,这句台词则既有着“你懂的”的内涵又显得正经八百。财经网的解读颇有趣:
@财经网:元芳,当大人问“你怎么看”时,不要冒冒失失地以为大人真的想听你的看法。更多的时候,大人是想既让你感受到他对你的重视,又在等待着你以比大人在见识上稍逊一筹至三筹的答复作回报。你不能太蠢,也不能太聪明,更不能铁口直断。
电视剧的知名度加之语境的诙谐,使这句简单的台词迅速火起来。截至发稿,含有“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的微博已达到 130 多万条。
欢乐却引起我们思考: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为何流行如此一致?是人为的操控,还是媒介的失控?
20 世纪后半叶,电视行业的兴起引起学者对于印刷术及其代表的文字时代的担忧。波兹曼认为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而思考不是表演艺术,因而担心电视文化将剥夺人们思考的能力。半个世纪过去了,传统出版业市场份额受到严重压缩,但并没有消亡,而电视受到网络的影响,已无法重振当年雄风。文字并未消失,甚至从视频中剥离,如上述的台词般,以独立的形式蔓延,但波兹曼担心的局面仍不可避免:人们对于自己传播的内容失去反思的能力。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随着现代工业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成为新的媒介形式,承载着文字、图片、视频和语言,而以往任何一种媒介都无法全然承载。互联网所带来的文化却趋向娱乐性,这也深刻地影响着受众的接受标准,知识、观点、新闻,如果不腐、不萌、不带上点娱乐的功能,就难以传播、难以被接受,而呆板的想法装成天然呆则照样流行。
《娱乐至死》的前言有这么一段话: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繁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的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作家赫胥黎所担心的正是: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工业技术进步是必然趋势,这样看起来我们对于文化的选择、对媒介的控制似乎束手无策,能做的不过是保持清醒,坚持思考。而正如波兹曼所认为:
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有可能对电视,或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