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黑莓就是恋尸癖。
这话出自一位曾经的黑莓粉丝可真是一件难过的事呢,特别是当他用 iPhone 5 发邮件称:“黑莓这个品牌已经不值钱了。”
就在本周一,黑莓公司公开表示公司正在探索“战略替代选择”——纽约时报称这是寻求救星的商业术语。一会儿,黑莓私有化的新闻就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FT 的 Lex 专栏在黑莓是否应该出售问题上认为“放手一搏是正确的选择”,原因是对于股东和眼下的黑莓来说,出售知识产权,也许能更好地保值。
如 Jean-Louis Gassée 所说,此刻愿意出价的寥寥无几。而且黑莓总部所在地加拿大的政府暗示,将以国家安全为由排斥任何中国科技公司的收购意愿。
四年前,黑莓在北美市场占有率达 51% ,如今只有 3.4% ,《东方早报》在今天甚至已经判定黑莓自救失败。
让我们回忆下两年前芬兰分析师 Horace Dediu(也是前诺基亚员工)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手机市场上出现过亏损的厂商都没能东山再起。他举例说 Palm、西门子、明基、爱立信、索尼、摩托罗拉、卡西欧等 13 家公司的手机业务在出现亏损后走向衰落,最终不是破产就是被拆分或收购。
这个可能只是巧合的规律说明在这样一个光速般发展的行业,一个企业经历重创之后要想东山再起是多么困难,眼下似乎又多了一个实例。
两年前我们疑问诺基亚能否成为特例,今天仍然没有定论——不过一个令人振奋的历史是 Nokia 曾经多次成功转型。
题图来自纽约时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