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纵观 2014 年所有的号称国货精品,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较普遍,老罗真得好好想个法子了。

—— 安的森

大声

2014-07-07 15:16

产能,是所有新手机厂商在克服了研发、销售、生产之后,遇到的最大的拦路虎。往往手机产能跟不上的时期,厂商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包括消费者、媒体的质疑甚至攻击。

承诺 7 月 8 日正式销售产品的 Smartisan,正在承受这样的压力。起源是罗永浩的一条微博,他说,Smartsian T1 的日发货量为 1000 部,也就是说,罗永浩的代工厂现在极限的产量是 1000 部/日。

按照罗永浩 5 月 25 日发布的微博,Smartisan T1 订单量当时已达 6 万。而按照 1000 部/日的手机生产速度,即便以当时的订单量来计算,预订 Smartsian T1 的用户,如果订得比较晚,至少要等到 9 月才能拿到机器。当然,罗永浩在微博里解释,产能水平会不断提高,两周后能达到 1800 部的水平,7 月份预计能生产 45000 部 Smartisan T1。

上面这张图说明了影响手机产能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产能预估、备料和工人排期。“备料”也就是手机生产需要用到的元件,手机厂商需要提前三个月像供应链下订单,而任何一个元件的缺失,都导致产线无法运作。剩下就是生产,手机厂商需要和工厂方面就最交货的日期进行协商,安排工人的排期,但工人的排期主要以工厂来主导。至于良品率,则需要熟练的工人、成熟的管理人员和顺畅的供应链。

到底是怎么样的因素,影响了 Smartisan T1 的产能?按照罗永浩在微博里的解释,是因为“产线上的良品率较低”。而关于良品率这个问题,微博上的安的森,做了大致的估算,认为 Smartisan T1 的良品率为 72%:

知乎上,曾经担任索尼项目经理的 Yufei Han 则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解释 Smartisan T1 产线上良品率低的问题:

1. 关于设计产能(假设良品率 Yield 达标)

根据我之前经验,产能的 bottle neck(瓶颈)一般不会再组装上,也就是富士康这方面。设计产能通常在量产前的 2~3 个 build 就能定下来了,根据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结构,我尼算是慢的,一般来讲设计产能一天在 3k~5k,一个班 1.5k~2.5k(苹果单说,据富士康讲苹果从来不在乎钱,也不在乎产能)。因此,老罗说的产能问题集中在良品率是可信的。

就像我刚才说的,组装产能不是问题。有可能产能问题出在供应商方面,这跟良率也是紧密相关的,下面我仔细说说。

2. 关于材料

产能不足,有没有可能是供应商发不出来材料?供应商发不出来材料,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材料生产良率低?材料生产良率低,是不是因为设计问题?要知道我尼某材料因为设计的太奇葩供应商的良率才不到 50%。想想手机上有多少颗材料?一百多,随便任何一颗材料出问题都无法生产。

老罗说他们对质量要求严,要知道最大的质量问题,一下就能发现,比较好解决的是外观问题。锤子的那个金属框,那个玻璃壳,不是我说,啧啧,太容易划伤。还有复杂的缝隙问题,如果不是非常专业和有经验的 Mechanical R&D,想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哦~

厂商急着发订单,材料良率低,怎么办?发烂材料给富士康啊!富士康拿了材料上了线,做一个坏一个,能怪谁呢?

为什么我说外观问题(ME)是最严重的,说实在的,如果是电子上的问题,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想解决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不是没有,可以改模具,可以 rework 材料,可以 Sort,但是得花多少钱?恐怕罗老师都不知道得花多少钱,动不动得上千万呢!锤子融资了多少?

做硬件不像做软件,东西做出来,货真价实的,摆在那个个都是钱。一片 LCD200 多,一个壳子 100 多,一块板子 500 多。不说了,我的心都在滴血。

3. 关于质量标准

是的,全世界的大厂商,比如我尼,都是有自己的质量标准的。业内质量标准最高的是苹果,我同事去了苹果的供应商,生不如死。我同事去了苹果做 SQM,痛并快乐着。我想,以罗老师的心气,是不会用富士康自己的标准的。

根据上面说的那些,如果材料本身由于设计问题就做不出好的,你能让富士康怎样呢?无非是在产线上降低产能,做的慢点,查的细点,多修几次,而已。组装么,都是人装,没法不出错,富士康已经够专业了。设计问题,我尼会出错,三星会出错,我想锤子更会。

而另外一名自称为富士康甲方工程师的匿名用户,则回答代工厂在生产手机时,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影响良品率(为了方便理解,以下括号内是中文注释):

(1)不同机器适配不同的硬件,你需要培训产线工人吧?不需要时间?
(2)不同机器,根据装配难度需要设置不同工位,这需要甲方和乙方多次协调,计算,实验。不需要时间?
(3)不同机器,需要不同的测试环境,相同环境不同网段都可能出现奇奇怪怪的问题,相同解决方案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都可能出现不一样的问题,每个新的 project,都要反复 study,test。不需要时间?
(4)包括前段供应商的货源 negotiation, planning, buy(谈判、计划、购买),中段 procurement, production, testing(购买、生产、测试), 再最后的 logistic, service(物流、服务)你以为富士康能全搞定?创业公司适配学习不要时间?
(5)苹果几十万 ip(iPhone)是多年合作的结果,也是铺线多年的经验结果。你觉得一家创业公司会一次性像苹果一样调用这么多产线?这个产能不错了。

关于供应链,几乎没有手机公司愿意谈论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把这一块视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级别相当于商业机密,所以关于手机供应链的报道并不多。《第一财经周刊》曾经报道了小米是如何管理供应链的,以下节选几个关键的段落,让人理解手机是如何生产的。

  • 每周一次生产计划会议:

雷军、林斌、黎万强、周光平每周都要凑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生产会。

这个会议召开的时间不定,通常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却十分重要,核心是确定三个月之后的订单量。……们并没创造出一套复杂的数学模型,会议所用的也仅仅是一块能随时写字涂抹的白板。预测的依据是当周的销售额、预约购买数量、百度指数、论坛帖子数量、微博话题热门程度、黄牛党卖小米的价格等等指数。

小型会议的当天下午,雷军签过字的生产计划表就会送到小米的供应链部门。

  • 培养与供应商的关系:

做小米 2 的时候,小米派了 6 名工程师在高通发布骁龙 APQ8064 芯片前的 6 个月进驻到高通总部圣地亚哥的研发中心,与高通的工程师一起调试芯片。

这种积极的态度在合作上获得的效果是正面的。小米在与高通的合作中逐渐赢得了对方的信任,随着它自身销量的不断提高,这种合作开始变得紧密。

小米 2 后来成为了高通 8064 芯片的首发机型。高通第一批生产出来的 8064 芯片有 100 万片,一半用在了米 2 上,一半用在了 LG 生产的谷歌 [微博] Nexus 4 上。

芯片首发意味着性能稳定到可以开始量产,但从发布到真正量产,中间需要 3 至 4 个月的产能爬坡。

  • 上游产能不足,对手机出货量的影响:

上游供应商的集中度过高,让去年小米 2 发布之后一直缺货。主因是高通在 6 个月前给上游晶圆厂的预测比市场需求低了很多,晶圆厂又没有重视到 28 纳米工艺的复杂程度,投入产线的时间也晚了,最终造成 2012 年年底全球 28 纳米芯片缺货。

对于手机公司来说,“设计”是面子,“供应链”则是底子;有面子无底子,最终产品和发布时有很大的落差,甚至生产不出来,这生意不做也罢;有底子无面子,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却不懂得帮它找来客户,赔了夫人又折兵。

产品的品质,除了优秀的设计外,还要有强大的供应链作为支撑。只要看过《寿司之神》,就不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年高 89 岁,依然在东京经营寿司店的小野二郎。他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在制作寿司的过程当中,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是苛刻的。比如说,章鱼要按摩 40 分钟,使其软化,才切成薄片;煮米饭时要施加很大的压力,盖子重到要两个人才能抬起。学徒为了学习煎蛋,都要学习 10 年。这感觉,是不是和现在很多厂商追求工艺的态度很像?

然而,除了寿司制作工序、方法上的要求外,他同时非常看重原料的来源,也就是和供应商的关系。影评《〈寿司之神〉伟大的厨师都是相似的》记录:

供货商和他的寿司店长期合作,建立起绝对的信赖关系。专业的鲔鱼供货商只供货鲔鱼,虾的供货商只卖虾,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米贩弘道说,食材提供的是一种信任度。“有些米只提供给二郎的店,因为只有他会知道怎么煮。”虾贩介绍道,有时候整个市场都只有 3 公斤野生虾,全部会 供给二郎的店:“好的东西是有限的,只会留给最好的人手上。”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现在的 7、8、9 系索尼电视,其实很多的技术都是来自于电影工业级技术的下放。

查看全文 ——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总裁谢飚

如果家电仅仅只接入 DeepSeek,可能也很难给消费者很好体验,没法让这个家电变得多么的不一样。

查看全文 —— 美的集团厨房和热水事业部总裁 张斌

过去有人说摩尔定律停滞了,但我相信 AI 芯片重新激发了市场活力,它不仅不会停滞,甚至还会加速。

查看全文 ——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

我们做一个产品的时间是别人的十倍,但我们需要做出差异化,这样子才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查看全文 —— Nothing 高管

我们(解决续航焦虑)的思路有两个,一个是把容量做大,二是在容量不变情况下把单次充电时间减短。

查看全文 —— 真我 GT 系列、Neo 系列产品线负责人谭睿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