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的文章没法公开讨论,缺少的公众监督筛选机制,内容真假全凭个人判断,感觉微博上的骗子都奔了那儿了。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此言不虚,中医养生,金庸逝世,辐射杀精等等谣言层出不穷,如果说在微博上还可以进行公开驳斥辟谣,稍微起到一点儿抵制作用的话,那么微信朋友圈就因为关系链的封闭而使得谣言如入无人之境。
难怪乎,标注信息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助理教授的微博用户“盈川兄”有此一言:
“微信推送的文章没法公开讨论,缺少的公众监督筛选机制,内容真假全凭个人判断,感觉微博上的骗子都奔了那儿了。”
相比于可以说没有什么危害的鸡汤文和代购信息,类似于中医养生小偏方则有可能造成不小的危害,此前就有轻信“牛奶煮香菇治鼻炎”这种无厘头偏方而耽误治疗的事例发生。陌生人关系居多的微博关系链使得我们可以直接驳斥这类信息,但是在基于熟人关系链的微信朋友圈看到此类消息时常让人不知所措,辟谣吧,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不说点什么吧,看着垃圾信息在那里又不快。
垃圾信息的无度传播和无清理能力曾经也出现在了人人网上,后来,伴随着多种原因,人人网也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如此看来,相比于微博,微信朋友圈更适合骗子们存活。
在前天和大前天的大声栏目中,我们批评了部分媒体们失去了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也呼吁信息的消费者不应该失去这种甄别能力,有读者认为,作为普通的信息消费者,信息甄别和准确传播是媒体的责任,与常人无关。但是,互联网使得信息制造和传播门槛变得极低,所谓“自媒体”等平台的出现,公众号的泛滥稀释了有用信息,信息源头已经不可控,我们只能做的,便是用知识、逻辑来武装自己。
题图来自:digital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