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因为微软执行不到位,而是因为 Google 准备得太充分。
12 年前的 7 月,已经在 Google CEO 位置上做了两年的埃里克·施密特接到了 Google 投资人的一封邮件:
“希望你能考虑在 8 月中旬的会议上留出三个小时的时间,让管理层向董事会提出 Google 与芬兰的竞争计划(这个议题非常重要,我觉得我们不能拖到 9 月的会议了。大家都非常清楚,如果选择和芬兰竞争,一年的时间简直就像是白驹过隙。)”
这是现 Google 执行董事长施密特所著,中信出版社引进的《重新定义公司:Google 是如何运营的》中提到的一个 Google 日常。当时的 Google 还只有几百名员工,而芬兰却有 500 万人口,诺基亚也正是如日中天。但是,我想你一定想不明白,为什么 Google 要把芬兰作为竞争对手。
但是,和芬兰竞争的计划却是另外一层含义。
在 2003 年,微软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科技公司,没有之一。而 Google 则起步没有多久,最大的流量来源依旧是微软出品的 IE 浏览器,同时,微软也意识到,互联网是未来的科技平台,搜索是互联网最实用的工具,这和 Google 的看法完全一致。因此,在 Google 内部,已经把微软列为了头号竞争对手,代号就是“芬兰”。
在那时候的环境下,把自己的公司定位于和微软竞争是一件看起来并不务实的事情,这感觉就像中国的手机企业把比肩或超越苹果作为目标一样,在 PPT 上说下可以,但是关键是,怎么做?
我们现在知道,Google 已经成长为和微软相同量级的对手,两家说是“世仇”也不为过。Google 成长的过程一言难尽,《重新定义公司:Google 是如何运营的》整本书都是讲这个的,最核心的是什么?施密特说:
“对抗微软最好的方法,还是要靠杰出的产品。”
在和 Google 旷日持久的竞争中,微软一直(现在也是)在互联网搜索和广告业务上试图将 Google 拉下宝座,整个投入接近 110 亿美元,包括了 MSN Search、Windows Live、Bing 等项目,还收购了 aQuantive 网络广告公司等等,但是结果却是,在搜索和广告这个领域,Google 仍有难以追上的优势。
为什么在这次“芬兰竞争计划”能够成功实施,而微软的追击未能奏效?施密特的答案是:
“并不是因为微软执行不到位,而是因为 Google 准备得太充分。”
此言非虚,在搜索的基础上,Google 所做的还有很多,他们增加了图片、图书、YouTube,还有 Gmail、Docs、地图,甚至在 IE 浏览器的统治之下把 Chrome 浏览器做起来了。
回看这段历程,战术上准备得很充分,但是在战略上,Google 和施密特所做是前人没有过的经历,关于策略,施密特在书中说:
“当时我们唯一确定的就是,我们在 20 世纪所学的东西有一大部分都是错误的,现在到了颠覆过去,重新开始的时候了。”
题图来自:Mash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