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把人变成机器,然后把机器变成人。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爱范儿发了一篇文章《富士康正在工厂内部用机器人“消灭”人类》,讲的是富士康正在大规模引进机器人,代替生产线上的工人,可能有 6 万名工人因此被替代。然后这篇文章下面,有一条评论是这样的:
“做过一次暑假工,上一个人给 MacBook 套塑料袋, 传给我,然后我切一下封口。当时心想这尼玛和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就这个“人和机器人”的话题讨论的时候,爱范儿编辑积木说了如下一段话:
“工业社会把人变成机器,然后把机器变成人。”
富士康这样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召集了数十万计的工人按照严密的工种分部到流水线上,单一机械性的工作让这里的人有一种“我这和机器人就什么区别”的感觉。即,工业社会把人变成了机器。甚至,富士康老总郭台铭曾经在台北动物园富士康年会时就表示,富士康拥有超过 100 万员工,人类也是动物,如何管理这 100 万动物让他很是头疼。
毫无疑问,富士康是工业社会的典型代表企业。
爱范儿编辑的讨论仍在继续,殷悦提到了另外的一本著作, 赫伯特 · 马尔库塞所著的《单向度的人-- 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
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dimension),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无论是富士康中完全机械性的工作,还是郭台铭口中的“如何管理百万动物”,其实已经和“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无关了。
如果说《单向度的人》作为学术著作有些晦涩,那么同为左翼人物的乔治 · 奥威尔所著的《1984》,以及阿道司 ·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作为小说更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单向度”。这层含义,或许更能解释“工业社会把人变成机器”。
至于后半句,把机器变成人,也不仅仅是说机器开始取代人。AlphaGo 大胜李世石,Google Brain 里面的各种写情诗,画画,谱曲子的项目,以及微软 Google 都在出的聊天机器人都在证明这种趋势,乃至 Google Assistant,Siri 和 Cortana 都在试图扮演一种“人”的角色。
题图来自:bazaarasiapaci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