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4月22日,星期五
2022-04-22 22:14
中信银行启动“绿·信·汇”生态平台 构建低碳生态联盟

4 月 22 日,时值第 53 个世界地球日,中信银行举办 “绿色启程 低碳新未来——中信碳账户·云端发布会”。同期,中信银行 “绿·信·汇” 低碳生态平台正式启动,旨在携手多方合作伙伴积极推动绿色创新,拓宽合作生态,发挥产业链和生态圈的协同效应,推动社会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我国 “双碳” 目标的实现。

 

作为助力城市碳普惠建设的一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本次 “中信碳账户” 获得了来自政府、业界专家的大力支持。本次云端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副书记艾学峰、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深圳市生态环境副局长文忠、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柴麒敏等嘉宾予以致辞,对 “中信碳账户” 的正式发布表示祝贺,并与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合英,中信股份投资总监、中信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梁惠江,中信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吕天贵、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张明等高层代表共同见证 “中信碳账户” 的正式发布。

 

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伙伴的合作共建。本次发布会上,中信银行同时宣布启动 “绿·信·汇” 生态平台,积极发挥外部协同效应,携手产业链中多方合作伙伴,实现双向赋能,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其中,来自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银联、Visa、万事达卡、国航、厦航、海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华为、腾讯、京东、中信数媒、中信书院、大昌行、天音科技等合作伙伴高层代表共聚云端,分享各企业的绿色发展愿景,并表达期待与中信银行携手,共创低碳发展新未来。

 

发布会当天,“中信碳账户” 面向广大用户公开上线,依托千万级用户活跃的中信银行信用卡 “动卡空间”APP 开发构建,凭借中信银行 “金融+生活” 生态圈的广泛覆盖,发挥其金融科技优势,通过用户授权自动采集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并通过科学计量方法累计个人碳减排量,为每个用户提供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有力证明,打造个人独一无二的 “绿色生活名片”。

 

 

作为计量个人碳减排的 “绿色账户”,中信碳账户将实现个人碳减排数据的资产化、价值化,通过构建低碳生态联盟,让碳资产得到归集。中信银行以 “碳账户” 为基础,联合各行业合作伙伴,不断开拓应用场景,助力用户实现绿色金融、绿色出行、绿色回收、绿色阅读,让民众的低碳减排行为,贯穿衣食住行,积累低碳点滴成果,将绿色权益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中信碳账户” 已实现基础功能应用,包括碳账户开通、碳减排量记录、碳值社交分享、低碳科普、低碳知识小问答、碳排放计算器等功能模块,并识别和引入电子信用卡申请、电子账单、线上生活缴费等特色金融场景。未来 “中信碳账户” 将进一步对内协同集团资源,对外引入绿色出行、二手回收等更多低碳场景,旨在成为消费者记录低碳生活的掌上动态指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当今的生活新风尚。

 

 

自发布当日起,用户登录 “动卡空间”APP,首页上方点击 “加入低碳行动” 图标,即可开通个人碳账户。“中信碳账户” 向全部持卡人开放,鼓励广大用户积极践行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城市碳普惠广泛普及。为迎接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新用户注册 “中信碳账户” 将获得中信书院信阅尊享 PLUS 周卡,中信书院依托中信出版集团海量数字化资源,为用户量身打造高品质随身图书馆,鼓励用户通过在线阅读的方式,迈入低碳生活的新领域。

 

今年 3 月,参与 “中信碳账户” 内测版体验的数千名用户调研显示,在使用意愿层面,100% 的体验官愿意参与低碳减排,92% 愿意分享并邀请身边人参与体验中信碳账户;在低碳场景建设方面,超过 50% 的体验官希望引入地铁出行、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场景,37% 的体验官希望增加二手回收场景。由此可见,民众参与低碳生活的意愿日益高涨,也期待个人碳账户能够进一步拓展更多元的绿色低碳生活场景。

 

近期,中信集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白皮书》,进一步明确集团实现 “碳中和” 目标的具体行动路径。本次 “中信碳账户” 的正式发布,是积极发挥中信绿色金融 “联合舰队” 的协同效应,以城市碳普惠机制,实现 “低碳权益、普惠大众”,为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低碳减排,发挥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 中信银行表示,未来银行之路定是绿色发展之路,以金融力量守护绿水青山,落实中信集团 “两增一减” 低碳发展战略,将绿色金融纳入战略规划,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 30·60 目标。

 

[展开]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