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十万,我要马化腾的微信号
我想要马化腾的微信。
猝不及防,MINA 酱的朋友圈又一次被刷屏了。朋友们一边发着朋友圈,还不忘把小程序抛给我。
出资 100,就想要马化腾的微信?接力传递,还能与好友共享赏金?
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小程序?怎么能在一天之内屠版 MINA 酱的朋友圈呢?
我找的人他在谁的朋友圈?
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六层以内的熟人链和任何其他人联系起来。
通俗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你想要认识的陌生人。
这次的刷屏的小程序「立问人脉」就是基于六度人脉原理诞生的。
有想找的人吗?有想招的员工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通过这款小程序,你可以直接发布寻人需求,加一点赏金,然后将带有小程序码的截图发至朋友圈,就可以等好友们帮你扩散找人啦。
是的,等好友帮你扩散,这就是「立问人脉」的核心。它通过数度人脉,帮你找到你想找的那个人。这就像它 slogan 说的「你要找的人就在朋友的朋友圈」。
「立问人脉」通过高昂的赏金金额吸引用户进行传播和回答,最低 10 元,最高 10 万元的赏金让它在朋友圈迅速传播。
每一个问题的有效期可设置为 1 天到 5 天。MINA 酱认为,这是一个很棒的设定,互联网时代 5 天找不到的人,那就基本找不到了。与其把钱锁在某个希望渺茫的平台,还不如拿钱印点寻人启事。
问题有效期的设置,让「立问人脉」这个小程序的找人功能更加高效。
而在赏金分配方面,则使用了二八原则的分成。如果第一个传播者即为回答者,那么一个人就可以拿走 100% 的赏金。
如果问题经过数人传播才找到回答者,那么仅最后三个传播人能分走 20% 的赏金,最后的回答者可分走 80% 的赏金。
能花钱就不用「求」好不好
在「立问人脉」之前,其开发团队其实就有一款小程序「立问」。「立问」小程序在推出之时也曾小范围的引起讨论,其通过金钱设置吸引用户回答问题的模式也较为新奇。
同样的团队,同样的名字,这次卷土重来的「立问人脉」更加的来势汹汹。
关注「知晓程序」微信公众号,回复「立问」,看知晓程序独家对话开发团队。
一方面是赏金金额的增加。「立问人脉」相较「立问」的用户范围更为广阔,「立问」更多是基于熟人社交,即使用户将「立问」的截图传至朋友圈,也仅有强关系链的好友愿意参与提问。
而「立问人脉」问题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更强,它唯一想做的就是找人,人们也愿意为他花费更多的钱。
在这个过程中,转发的用户在传播的时也不会感到人脉压力。不管成功与否,我转了,对我来说就结束了,能拿赏金很好,不能拿就当是帮朋友个忙。
招聘招不到人,想找某个大拿却不得门路,想找某个专家讨论却不得其法,这都是「立问人脉」小程序真实的用户需求。
真实的需求也推动了高额的赏金。虽然 100 元求马化腾微信更像是个编辑的玩笑,但要是真有人能做到,你愿意为他付费吗?
十万块,你愿意换一个马化腾微信吗?
在这个求人办事习惯性发个红包的年代,「立问人脉」是更高效、更商业的。
当然,才上线半月的「立问人脉」用户能否下沉,能不能让更多三线城市外的用户为此付费,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人脉:微信小程序自带的传播属性
「立问人脉」相较于「立问」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出圈了。
因为其商业化的模式,人们更愿意参与到这波最新的刷屏热潮中来,将其转发朋友圈,让自己的好友都成为「立问人脉」潜在用户。
人脉本身就自带传播属性,当一张张截图在朋友圈传播开来。「立问人脉」和那些无传播属性的小程序就更加契合了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小程序开发者和运营者都意识到了传播的重要性。搜索不是小程序的主要流量来源,分享才是。
难道开发者不知道小程序 / 小游戏的强制分享触到了微信的红线吗?他们当然知道,然而只能用续命做引子才能让用户更多的分享。
这更像是一种商业模式,你给我更多的流量曝光,我给你一次续命的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拼多多的「你给我一次分享,我给你更大折扣」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
最终,用户得到了想要的,小程序也有了更多的流量和曝光。
如果说,协作类、工具类小程序的分享转发是因为其产品特性。
那么,「立问人脉」的分享转发则是因为其自带的人脉需求和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相比信息零散的朋友圈,是不是在微信群找人更方便呢?
要是真找到了马化腾和张小龙的微信,是能获得投资还是 100 万粉丝?
「立问人脉」小程序使用链接
https://minapp.com/miniapp/7704/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关注「知晓程序」公众号 ,在微信后台回复「藏宝图」,获取最好玩的小程序全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