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终于开窍了 | 一周鲜锐范评
1,Surface mini 缺席,Surface Pro 3 要取代笔记本电脑
5 月 20 日,微软正式发布了 Surface Pro 3。该设备在多个方面都较前代产品有了明显提升。
srx 认为:
这次微软终于做出了一部真正的平板电脑,Surface Pro 1 和 2 只能叫做 beta 1 & 2。
12 寸终于让 Surface 找到了合适的位置,10.6 寸接键盘太小,眼睛难受,不接键盘面对 iPad Air 毫无竞争力。
屏幕变大,却更轻更薄,12 寸+800 克+9.1mm 厚度,终于弥补了 Pro 2 的缺陷。当提到 i7 版本时,现场爆发出一阵掌声,这次性能控也能满意了。Type Cover 同样更加轻薄,加在一起也比 MBA 轻多了。
150 度支架和 Type Cover 的磁贴,真是极富创意的设计,现在面对各种使用环境,我们都能从容应对。电池好像只提到了更强的续航,但没有数据,暂且认为和原来差不多吧。
微软产品的质量一贯让人放心,演讲的那位直接将 Surface 扔地上,看起来还是带了点儿力量扔的,拣起来再看,毫发无损(当然地毯也是一大功臣,扔硬磁砖上,我不信她能扛住)。
微软系的软件全面升级,现场的笔记演示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才是 Surface 的完美形态:pad + laptop(键盘)+ notebook(笔)+ 语音输入。几乎在各种环境下,她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始那段视频把我看哭了,全身瘫痪的爸爸利用 Surface,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本次发布会只字未提 mini 和 RT,我的理解是微软终于开窍了,认识到 RT 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产品,如果我们能把 Pro 做到纤薄,为什么还需要 RT 呢?
总之,Surface Pro 3 是一个完美的产品,你挑不出来一点儿毛病。唯一能黑的,只能是 Win8 不够丰富的软件了。
Surface Pro 3 发布前,外媒曝光了该设备的版本、价格信息。部分爱范儿读者围绕 “生产力” 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UUPSIM 认为:
生产力是什么?有人可以回答吗?生产力就是拿个键盘敲几个字?
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平台的综合能力的总称,这要看这个平台上的软件数量,开发难易度,专业领域的应用完善程度。对某些人来说,能用 Word 敲敲文章,能用 PPT 做文档,就是生产力。
对某些人来说,能用 RVTS、ADS 编译 bin 才算生产力。对某些人来说,能用 Photoshop 后期,能用压感笔进行绘画才算生产力。对某些人来说,能用 AE 编辑视频才算生产力。
对某些人来说,能用各种领域的专业软件才算生产力,比如医疗器械、金融、办公自动化等,有很多各自公司自己开发的工具和应用,对于这些人,他们只需要一个可以运行他们软件的平台而已。
所以 Windows、OS X、Linux、UNIX 等等,都是生产力工具,同样 iOS 和 Android、WP 也是。各自对应不同的人群,只是这些对应人群数量有多有少。
如果你不把生产力这个词搞清楚,就来喷得一身口水,满口生产力,这永远不会有一个讨论的结果,甚至连讨论的意义都没有。
3,Surface Pro 3 还是 MacBook Air 11.6,这是个问题
爱范儿作者刘学文打算入手一台电脑,本来已经看中了 MacBook Air,但 Surface Pro 3 的出现让他波澜不惊的内心开始荡漾。
TTPCOM 认为:
其实对于这个发布会,有两点是大家没有领悟的:1. Surface RT 真的是已经死了。2. 微软真正开始决定做笔记本产品了,而不是 Surface Pro 1 和 Pro 2 那样的示范。
关于 Surface Pro 3 和 MacBook Air,其实 MacBook Air 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其他也许都是劣势)就是 SSD。注意,虽然 SP3 和 MBA 都是 SSD,但是 MBA 是 PCIE 的 SSD,也就是这块 SSD 的性能接近内存。而 SP3 是普通的 mSATA 接口的 SSD,速度和 SATA3 一样,但是可能还没有全尺寸的 SATA3 稳定
各种测试软件可以看出,PCIE 的 SSD,4k 顺序读写和随机读写的分数都差不多是 mSATA 接口 SSD 的 2 倍。虽然两者 SSD 的 NAND 颗粒可能一样,但是接口限制,主控限制,导致性能差异奇大。
价格上,同样是 512G SSD,可能 mSATA 接口只要 3000 人民币,但是 PCIE 就要 4000 人民币。这是 MacBook Air 的一大优势。因为 SSD 的成本占笔记本很大的比例,大容量的 SSD,其价格比 CPU、GPU、屏幕更贵。
当然,对应现在的使用情况,mSATA 接口的 SSD 足够使用,因为手机还在用 eMMC,很多电脑还在使用 HDD 机械硬盘。
在近日的一次分享会上,MIUI 开发负责人许斐介绍了 MIUI 主题的发展轨迹和近况。
天漠认为:
MIUI 的升级频率是固定的,这就是小米最大的竞争力。假如 iOS 也像 WP 那样,没有固定的升级时间,半年也有可能,一年也有可能,两年多才大升级一次也有可能,哪款机型能升级也说不准,那 iOS 的魅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虽然它很多次升级的变化不大,某些时候还有退步的嫌疑,但这种可靠且固定的升级恰恰是消费者喜欢的。消费者感到自己受重视了,而且手上的设备也在不断 “变好”。经济学上对未来的预期也是一种价值。
题图来自 do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