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领域应用正成为中国政策重要关注点。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日前表示,将持续推进智能语音专业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并在产业链上围绕学校教育、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展开。
纵观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迄今已有60多年历史,但智能语音在手机上应用,这还是近年来的最新突破。然而,后起之秀并不意味着发展缓慢,智能语音技术与智能手机结合,揭开人机互动方式变革的新序幕,一个全新的产业前景呼之欲出。由此看来,这一技术获得政策支持,并不令人感到出乎意料。
稳定表现离不开中移动坚实基础
智能语音识别属于“高精尖”技术,似乎一直都是巨头们的领域,无论是中国移动灵犀、苹果Siri或是三星S Voice,其身后都有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支持。这与该技术的基础投入属性密不可分:从前端的语音识别到后端的语义理解,需要庞大的系统支撑,没有巨额的投入和长时间的研发,是不可能把技术积累成型的。
据相关专家介绍,在专业领域,人的不同发音称为声学模型,不同的人说话的内容不一样,词序也不一样,而语音识别就是要从中寻找到最具共性的东西,并加以描述,然后与声学模型做快速有效的比对,来满足需求。这种研发最终将需要累积起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累积库。国外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集中于英文语音技术;而国内则从1980年代起才开始起步,研究方向主打中文语音识别。由中国移动和科大讯飞联合推出的灵犀,其底层所使用的语音技术专门为中国人打造,其在中文语音识别领域的出色表现自然是国外语音技术无法比拟的。
因此不难理解,灵犀语音助手使用离线语音包,识别准确率仍然能够达到业界最高水准。
灵犀新特性:人机互动的外延充满想象
然而,即使语音识别能够达到100%的准确率,也无人机互动的意义。只有在语音识别准确率提升的基础上,让手机能够实现语义的智能分析判断,并且实现系统功能和后台数据(如个人偏好、记录等)的调用,实现所答即所问与服务即所想,从识别,到执行,与用户形成互动,这些才是智能语音在手机上的革命性所在。
从灵犀日前发布的“周边信息服务、声纹锁屏、离线通讯、自动唤醒和普通话评测”五大新特性看来,灵犀语音助手已经向人机互动深度浸透,将语义分析判断与生活信息、用户信息安全需求、便捷性需求等结合起来,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普通用户体验到智能语音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科大讯飞副总裁江涛亦强调,智能语音识别就是一个人机交互的媒介,而灵犀未来拓展的几个领域集中于:智能穿戴设备、车载蓝牙、WebApp(基于web的系统和应用)。由此可见灵犀的发展路线图,未来穿戴设备的流行,以及与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的结合,将有望使灵犀占据普通人生活的诸多角落。
返回专题灵犀由中国移动打造,是您听话的语音小秘书!它基于中国移动无处不在的网络和丰富的互联网内容,结合前沿的智能语音技术,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所说即所得”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也是中国移动进军移动互联语音市场的重要战略支点。
如果你想偷懒,请用灵犀,打电话,发短信、设提醒、查流量、话费等,想做什么一句话就搞定,输入效率比传统触摸方式提升3-5倍!如果你担心识别率,请用灵犀,采用中文语音领导者科大讯飞研发的语音技术 ,普通话识别率超过90%,业界第一!